历史典故 > 集腋成裘

慎子.知忠》:“故廊庙之材,盖非一木之枝也;粹白之裘,盖非一狐之皮也。”钱熙祚校注:“粹,原作狐;依《意林》引此文改。《意林》皮作‘腋’。”后因以“集腋成裘”比喻积少成多。《儿女英雄传》三回:“如今弄多少是多少,也只好是‘集腋成裘’了。”孙中山《香港兴中会宣言》:“各会友好义急公,自能惟力是视,集腋成裘,以助一臂。”


兼语 狐腋下那一小块的毛皮,聚集多了也能缝制成一件裘皮衣。比喻积少成多。语本《慎子·知忠》:“故廊庙之材,盖非一木之枝也;粹白之裘,盖非一狐之皮也。”孙中山《香港兴中会宣言》:“各会友好义急公,自能惟力是视,~,以助一臂。”△用于写集中力量可办成大事方面。→积少成多 聚沙成塔 积土成山 众毛攒裘 ↔功亏一篑 废于一旦。也作“集腋为裘”。

集腋成裘相关


每日一字一词